2025湖北省考笔试课程咨询

2021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文章阅读(35)

在2020年公务员考试中,行政职业能力是国家机关单位选拔公务员职业必考的一门科目,主要包括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常识判断、言语理解、资料分析等。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

湖北公务员考试 微信公众号

湖北人事考试网.jpg

在2020年公务员考试中,行政职业能力是国家机关单位选拔公务员职业必考的一门科目,主要包括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常识判断、言语理解、资料分析等。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测查与公务员职业密切相关的、适合通过客观化纸笔测验方式进行考查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素。接下来湖北公务员考试网带大家一起看一下典型行测试题的解题思路。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各题。

一种观念,如果仅是直观的泛说,而未加以分析,很难形成理论体系,当然也就不易接受和“操作”。对传统文化观念进行现代诠释亦即证明,是我们提倡的科学态度。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某些观念,不能视为几何学中的公理。如“天人合一”,今天借用,就必须确定“天”与“人”各自的科学含义,否则很容易陷入唯心主义的苑囿。再如弘扬“忠”、“孝”,离开科学的诠释,也难免会出毛病。 我们的先人倡导“普通和谐”,但很难实现;今人依然钟情“普通和谐”,并努力付诸行动。自然界、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身内与外,在时空两无限中,根本属性是和谐的;一时畸形,事出有因。从这个角度看,人类的斗争恰是一种“正畸矫形”的手段。

中国传统文化中,涉及道德修养与社会治理关系的观念很不少。其中,“内圣外王之道”值得研究。这种说法的原意是,人道德的修养达到完美的地步,社会问题就解决了。实际上,“内圣外王之道”始终停留在宣传阶段。古人的“内圣说”,是缺乏约束力的一种泛道德主义观念,历史已经诠释了它的作用:“内圣”,不可能成为“外王”的充要条件。现代社会面临着种种深刻的矛盾和问题,它需要科学的管理系统来调节来解决。所以,今天尤不宜再大唱“内圣外王”的高调。这并不是说我们敌视“内圣”甚至要摒弃传统文化观念;恰恰相反,我们认为,没有对古代传统文化的[a],就没有现代的、科学的文化观念的发展。

发展这一点还不够。回溯历史,中国人“有容乃大”,曾真诚地“吸纳百川”,在唐朝,西域的音乐、舞蹈,印度的佛教文化都请了进来,当时佛经“百十倍”于儒家经典,中国文化并没有因此萎缩,反而繁荣发展了。现代中国人在这一点上是不会逊于古人的,而且更讲究科学的态度。

1.1.

第2段[a]处应填入的词语是(  )。

A.论证分析

B.批判继承

C.舍弃

D.弘扬

1.2.

对“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某些观念,不能视为几何学中的公理”一句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某些观念不符合现代的科学观

B.对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必须进行现代证明

C.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某些观念并非科学

D.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不能用来证明其他现象

1.3.

对于“普通和谐”的“普通”的现代解释应该是( )。

A.时空两无限

B.平凡的

C.正常的,非畸形

D.通常,一般

1.4.

作者认为“今天尤不宜再大唱‘内圣外王’的高调”的原因是( )。

A.现代社会需要科学的管理体系调节矛盾、解决问题

B.现代社会的矛盾已经不同于“内圣外王”时期的社会矛盾

C.只有依靠强大的外部强制力才能解决问题

D.“内圣外王”是封建思想的残余,我们应当对其批判

1.5.

文章最后一段中“发展这一点还不够”中的“这一点”指的是( )。

A.“内圣外王之道”

B.对传统文化观点扬弃

C.时刻以科学的观点武装头脑

D.将传统文化观点加以分析形成体系

1.6.

作者使用唐朝的例子是为了( )。

A.说明传统观念“有容乃大”对现代社会的适用性

B.说明我们应当继承传统文化观点

C.说明历史上我们也曾经是一个开放的民族

D.说明我们应当根据自己的需要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

1.7.

下列选项中,不符合作者观点的是( )。

A.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观点,应当继承(接受)、弘扬(操作),不应当摒弃

B.今天提倡“普通和谐”观念,有助于剔除人在征服自然中的有害因素

C.对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的科学诠释,体现了中国人的现代文化观念

D.加以分析地宣传“天人合一”的观念于今是有益的

古代书画以纸或绢为载体,因而也被称为“纸绢画”。不同时代的纸绢会自然而然带有该时代造纸或丝织工艺的特点。

绢是一种平纹组织的丝织物,早在原始社会就已出现。最初用生丝织造,质地比较粗疏;通过捶压等整理工序,生绢可以变成密度较大、坚韧挺括、平整均匀的熟绢,这种工艺大概在战国、秦汉时期已经出现于丝织业发达的山东一带。从实物和文献记载看,初唐以前书画都用生绢,经纬间并不十分精密,很难画得精细入微。这种生绢直至晚唐仍在使用,韩愈《桃源图》“生绡数幅垂中堂”中的“生绡”就是生绢。盛唐时期,画家开始使用洁白如银、质地平滑的熟绢,材料加工的进步,为丹青与水墨画风的细密精丽提供了保障。不过以生绢作画仍很流行,张僧繇、阎立本等人的画作都用生绢。

五代绘画用绢极粗,质地如布。宋人绘画用绢分为两种,一种是社会上普通画家所用的质地稀薄的绢,一种是为满足宫廷书画需要而特别制作的“细密如纸”的院绢。宋徽宗《听琴图》用的应该就是院绢,质地细密,灰尘不易沾污,加之保存较好,千年后仍洁白如新。

绢有一定幅宽,这是丝织工艺和政治制度双重因素作用下的结果。从工艺角度而言,古代的绢都是人工织成的,绢的幅宽和织布人的肩宽有密切关系,幅面太宽,投梭织纬就会十分困难。从政治角度而言,绢在古代是一种特殊商品,曾长期作为实物货币使用,西汉之后的历代官府都实行“钱帛兼行”的政策,绢帛不仅可以输纳捐税,还可用以偿付债务、俸禄等,因而要求统一规格和质量。西周时期规定绢帛幅宽为2.2尺,约合现在的43.8厘米,这个标准一直沿用到隋朝,但是由于尺寸变迁,绢的实际幅宽总体上呈逐代增长趋势,最宽时约合65.93厘米。唐、五代基本以1.8尺为官方标准,约合55厘米;宋代以2尺(61.44厘米)为幅宽标准。因为绢的幅面是个常数,作画人可在单幅绢面上绘制小型画;若要创作大型画面,通常采用将两幅或三幅绢面拼接起来的方法获得足够的宽度,比如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和郭熙的《早春图》,都画在两幅拼接起来的绢面上;范宽的《雪景寒林》和李唐的《万壑松风》,则是用三幅绢面拼合而成的。

2.1.

下列哪项信息在第2段中没有体现?(  )

A.绢的发展历史

B.熟绢的织造工艺

C.唐代书画载体的演变过程

D.战国、秦汉时期书画艺术概况

2.2.

作者引用韩愈诗歌,意在(  )。

A.说明晚唐画家所使用的绘画材料

B.赞美唐画家精湛的绘画艺术水平

C.介绍唐人以书画装饰厅堂的习俗

D.展示绢质改进对绘画风格的影响

2.3.

作者提到《听琴图》,主要是因为这幅画(  )。

A.知名度很高

B.所用载体质地精良

C.存世历史很悠久

D.艺术水平很高

2.4.

关于绘画用绢,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的是(  )。

A.唐代水墨画多画在熟绢上

B.宋人绘画兼用生绢和熟绢

C.熟绢上的绘画不可能早于初唐

D.绢质随时代发展而趋于细密

2.5.

根据上文,《溪山行旅图》和《雪景寒林》的不同之处在于(  )。

A.作者

B.时代

C.创作背景

D.绢面特征

答案与解析

1.1.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实词的语境搭配。

空格处的上文提到,古代传统文化也有不足之处,但这不是要敌视或摈弃,接着用”恰恰相反“引出对传统文化的另一种态度,这种态度是与摈弃相反的,并且能看到其不足之处,因此B项“批判继承”最为恰当。A项不切合语意;C、D项态度片面。故正确答案为B。

1.2.答案:

解析:

本题为词句理解题。

将该句定位材料,其上文为“对传统文化观念进行现代诠释亦即证明,是我们提倡的科学态度”,其后材料举例说明了这一观点,而该句也是为这一观点服务,因此A、B、C项正确;D项错误,无法从材料推出。故正确答案为D。

1.3.答案:

解析:

本题为词句理解题。

先人倡导“普通和谐”,今人也倡导“普通和谐”,因此他们的根本属性都是“和谐”,根据下文,在时空两无限中,根本属性是和谐的,可见“普通”的含义是时空两无限。故正确答案为A。

1.4.答案:

解析:

本题为细节判断题。

A项正确,根据“所以,今天尤不宜再大唱'内圣外王'的高调”的”所以“一词可知,其原因在上文——“现代社会面临着种种深刻的矛盾和问题,它需要科学的管理系统来调节来解决”;B项错误,材料未将古今社会矛盾作对比,更没有将其作为不宜再唱高调的原因;C、D项无中生有。故正确答案为A。

1.5.答案:

解析:

本题为词句理解题。

定位“发展这一点还不够”,要理解“这一点”所指的内容,需要在其上文找答案。其上一句“这并不是......恰恰相反,我们认为,没有......就没有......”说的是对传统文化要批判地继承,因此B项正确。A、C、D项均不符合文意。故正确答案为B。

1.6.答案:

解析:

本题为细节判断题。

材料首先提出“回溯历史,中国人‘有容乃大’,曾真诚地‘吸纳百川’”,接着举出唐朝的例子以阐释该观点,D项是对此观点的同义替换。A项表述不够准确,材料侧重的是“吸纳百川”的行为,而非“有容乃大”的特性;B项不合文意;C项表述宽泛,没有切中关键点”吸纳百川“。故正确答案为D。

1.7.答案:

解析:

本题为态度理解题。

A项错误,表述过于绝对,文章要求我们要科学的态度来对待传统文化,不能一味的说继承或屏弃;B项正确,由“自然界、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身内与外,在时空两无限中,根本属性是和谐的;一时畸形,事出有因”可推知;C、D项正确,可由第一段推出。故正确答案为A。

2.1.答案:

解析:

此题属于细节判断题。定位第二段,A、B、C三项表述在本段中均有提及,同时也提到了战国、秦汉时期的丝织业,但是并未提及这一时期的书画艺术概况,故正确答案为D。

2.2.答案:

解析:

此题为隐含主旨题。韩愈的诗歌出现在第二段后半部分。之前论述的是“这种生绢直至晚唐仍在使用”,紧接着举韩愈诗歌的例子,通过诗歌内容来证明“晚唐使用生绢”这一观点。故正确答案为A。

2.3.答案:

解析:

此题为细节判断题。借助书名号,快速锁定位置,《听琴图》出现在第三段最后一句,说的是“《听琴图》用的应该就是院绢,质地细密......”,由此可知,提到《听琴图》,是因为其所用载体质地精良。故正确答案为B。

2.4.答案:

解析:

此题属于细节判断题。根据第二段“不过以生绢作画仍很流行”可知A错误;根据第三段“宋人绘画用绢分为两种,一种是社会上普通画家所用的质地稀薄的绢,一种是为满足宫廷书画需要而特别制作的‘细密如纸’的院绢。”可知B选项说法没有依据;由文章第二段倒数第二句“盛唐时期,画家开始使用洁白如银、质地平滑的熟绢”可知C项符合文意;D选项的变化趋势,材料未曾表述。综上,正确答案为C。

2.5.答案:

解析:

此题属于细节判断题。由文章最后一段最后一句的比较——“《溪山行旅图》......画在两幅拼接起来的绢面上......《雪景寒林》......则是用三幅绢面拼合而成的”——可知两幅画的不同之处在于绢面特征,故正确答案为D。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湖北人事考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hbrsks.cc/?id=17182
2025湖北省考笔试课程咨询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4000888027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