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年公务员考试中,行政职业能力是国家机关单位选拔公务员职业必考的一门科目,主要包括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常识判断、言语理解、资料分析等。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测查与公务员职业密切相关的、适合通过客观化纸笔测验方式进行考查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素。接下来湖北公务员考试网带大家一起看一下典型行测试题的解题思路。
A.市场调查中常常采用这种方法
B.学术研究有些需用该方法有些则不需
C.媒体常常使用这些方法因而误导了大众
D.人体生物学研究很少采用这种方法
A.③④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A.被试机会相等地被分在实验组或控制组
B.采用掷硬币或数字表格这样的随机方法
C.实验人员分配被试不附加任何外在条件
D.所做研究的目的不是为了寻求某种关联
A.南辕北辙
B.泾渭分明
C.本末倒置
D.大相径庭
A.随机分配和随机取样是不同的概念
B.科学研究与媒体调查的方法差别很大
C.“真实验”必须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
D.随机取样与科学研究并无很大关系
玫瑰在植物分类上属于蔷薇科蔷薇属,已有上千年的栽培历史,在此期间,人们通过广泛杂交,培育出数量庞大的品种群。如今,世界各地(主要是北半球地区)生长着200多个种类的玫瑰。植物学家和园艺家一般将玫瑰分成两大类,即野生玫瑰和园林玫瑰。
野生玫瑰的自然分布区域位于北纬20。至70。之间。热带地区没有蔷薇属,在南半球也没有本地产玫瑰。因此该属所覆盖的地区涉及整个欧洲、北美洲及亚洲,但北部的北极地区、南部的热带地区及亚洲内陆几个干燥地区除外。野生玫瑰在理论上应主要集中在西亚中部和南部的山区,但在大西洋沿岸的北美洲也发现了大量种类。在非洲,只有在最西北部以及埃塞俄比亚才会长有野生玫瑰。
与野生玫瑰不同,园林玫瑰是由人而不是大自然培育的,它们是人工控制培育的结果,分成各种品种,还有着品种名称(一个品种就是具有某些显著特点的一种栽培植物,这些特点在该种植物广泛繁殖后仍然保留)。为了更容易从整体上把握,大量的玫瑰品种可分为不同的群,或者分为“古典园林玫瑰”和“现代园林玫瑰”。
几乎所有园林玫瑰的祖先都来自亚洲,它们大多是被西方世界鼎鼎大名的植物猎人、博物学家欧内斯特·威尔逊带到欧洲的,他曾在1906年和1919年间到中国、日本和朝鲜旅游,并向欧洲引进很多宝贵的植物。这些品种通过杂交繁殖,生成今天五彩缤纷的玫瑰。没有它们,就不会有一季多次开花的玫瑰,不会有黄色和深红色的玫瑰,也不会有攀援玫瑰。
首批玫瑰育种专家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法国人,他们在巴黎郊外的实验得到拿破仑的皇后约瑟芬的大力支持。早期的品种通过扦插法、压条法、硬木切割法,偶尔还通过芽嫁接法进行繁殖。l 9世纪初,一位法国玫瑰育种家通过人工授粉创造出第一批新品种。一般认为,如果一种玫瑰所属的品种在1867年以前已经存在,它就是“古典玫瑰”,“现代玫瑰”一词也是从1867年才开始使用的,当时正值第一批杂种茶香玫瑰引进欧洲。一般而言,现代玫瑰的市场生命期限都不是很长,尽管许多古典玫瑰品种都已有150年以上的寿命。今天,市场上的大多数玫瑰品种只有5年多的寿命,之后人们就会用更新一些、经过改良的品种加以取代。
关于野生玫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亚洲为主要原产地
B.抗干旱能力优于园林玫瑰
C.在热带地区没有分布
D.一个季节中可以多次开花
关于园林玫瑰,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的是( )。
A.已有上千年的栽培历史
B.几乎都是亚洲野生玫瑰的后代
C.主要分布在北纬20°至70°之间
D.广泛繁殖后品种特点容易产生变异
文中提到法国人在玫瑰栽培方面的贡献是( )。
A.将亚洲品种引入欧洲
B.最早采用硬木切割法育种
C.培育出第一批杂种茶香玫瑰
D.用人工授粉创造第一批新品种
无法从最后一段中找到的信息是( )。
A.杂种茶香玫瑰的来源
B.确定“古典玫瑰”的依据
C.早期玫瑰育种中采用的方法
D.现代玫瑰迅速更新换代的原因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玫瑰的( )。
A.分布
B.品种
C.繁殖技法
D.传播过程
A.食品添加剂是指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物或天然物质
B.一般来说,在安全范围内使用食品添加剂对健康是有益的
C.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直接影响食品安全,因此应尽量减少使用
D.食品添加剂已成为现代食品工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A.延年益寿的功能
B.改善食品外观和味道的功能
C.防病抗病功能
D.防腐保鲜功能
A.目前,只有约3%的食品中没有使用食品添加剂
B.苏丹红、三聚氰胺、苯甲酸钠都属于非法添加物
C.山梨酸钾作为食品防腐剂,过量食用会对胃、肝、肾造成严重危害
D.腐乳红曲、甘草甜味剂、玉米木糖醇等对健康有益
A.人们对食品添加剂的安全存在疑问
B.现在人们所吃的食品已经不是其本来的味道了
C.食品添加剂已经绑架了现代食品工业
D.我国的食品卫生标准不如美国的严格
A. 食品添加剂的用途
B.食品添加剂安全吗
C.食品添加剂的前世今生
D.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工业的关系
在地球之外,究竟有没有外星人?两位美国学者撰文说,他们花了五年时间,在北半球天空捕捉到了37个可能是来自地球外文明的讯号。
这两位学者是利用直径为26米的射电望远镜,来寻找由浩瀚宇宙深处发出的未知讯号的。他们以波长21厘米和10.5厘米的电波对北半球天空的全部区域分别进行了三次和两次调查。许多从事探索地球外文明的科学家认为,波长为21厘米的电波在宇宙空间中极为普通,如果地球外文明要向其他星体发出讯号,就很有可能会使用这个波长。
在探测时,他们试图寻找从极狭窄区域中释放出的强大电波。每次探测的时间约需200-400天,所以获得的观察资料十分庞大。经过筛选,才获得了这37个讯号,其中有5个讯号特别强烈。这些讯号大多数是沿着银河系分布的,在银河系内有着大量的恒星,是智慧生命可能存在的地方。然而,至今还未发现具有已接收讯号特征的电波源,且在这些电波的方向上,也没有特异的星体存在。这37个讯号果真是由外星人发出的吗?
科学家认为,如果在这37个讯号当中包括地球外文明的讯息,那么这就可能是由地球外文明发出的最强或最近的讯号。
文中的“三次和两次”是指( )。
A.向宇宙中的37个讯号分阶段进行调查的次数
B.对北半球天空的全部区域进行分片调查的次数
C.使用两种不同波长的电波分别进行调查的次数
D.按照时间(天数)的长短分别进行调查的次数
“未发现具有已接讯号特征的电波源”这句话的意思是( )。
A.不知道已经接收到的讯号有没有电波源
B.已经接收到讯号但不能确定其电波源
C.不能确定电波发生的源头已经接收到了讯号
D.已接收到讯号但没有发现电波源的特征
两位学者说,37个讯号“可能来自地球外文明”,他们的依据是( )。
①讯号的波长是宇宙空间极为普通的
②大多数电波讯号沿着银河系分布
③每次探寻的时间约为200—400天
④在庞大的观察资料中这些讯号十分强大
⑤捕捉到的讯号是离地球最近的
A.①③
B.③⑤
C.②④⑤
D.①②④
下列语句不适合作本文标题的一项是( )。
A.探索宇宙深处的未知讯号
B.地球外的智慧生命在哪里
C.来自地球外文明的讯号
D.是外星人发出的电波吗
下列说法符合愿意的是( )。
A.美国科学家在北半球天空捕捉到37个来自地球外的文明的讯号
B.波长为21厘米的电波在宇宙空间中极为普通,所以地球外文明要向其他星体发讯号,就可能用这个波长
C.37个讯号中所有的都很强烈
D.至今已发现有接收讯号特征的电波源
诚如朱永新所言,文理分科导致了中国教育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的离间。文理各执一端,虽谓“术业有专攻”,却常常是文理学科画地为牢、孤芳自赏。就像一幢大厦一样,知识体系也由诸多支点构成,它们各自独立却又暗通款曲,相互分担压力。刺激彼此的想象力,人为将重心置于一点,或许带来投机式的胜利,却最终可能招致知识体系内在生机的干涸。
文理分科贯穿高中教育阶段,莘莘学子们尚且懵懂,就被体制之手宰制了学业趣味和前途命运。事实上,文理分科很大程度上正成为教育功利的画皮。学校无非是希望通过把文科和理科剥离开来,然后又通过知识的倾倒、几乎是蹂躏式的千锤百炼,使学生成为一架囫囵吞枣的知识接收装置,最终达到为升学率的小数点增砖添瓦的目的。
素质教育的口号已然喊得惊天动地,但应试教育的底色积重难返。被功利所劫持的中国教育,几乎本能地倾向于“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凡是对提高升学率有帮助的,无所不用其极;凡是没帮助的则弃之如敝屣。这也就是为什么文理分科虽屡遭诟病,却依然岿然不动的原因。
不客气地讲,文理分科正成为一部绞杀人才的机器。而那些在这种教育体系下百炼成钢的“人才”,则面临着知识体系上的千疮百孔,他们所获得的知识是封闭和支离破碎的,片断化的认识掩藏不住整体把握的无力。只要一跳出自身的专业领域,他们立即变得左支右绌甚至一无所知。文科理科以河为界,所锻造出的不过是一个个“知识阉人”。
一些符合文理分科的人只以为跟着感觉走,没有经历抽象思维即思想生化过程,发表的言论或文章只能陷于现象的表层就事论事,____,也就难以产生正确的论点和论理。
中国能否再出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兼备的大师级人物?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知道,一种撕裂教育完整性的教育体制,只能使我们的盼望渐行渐远。如此而言,文理分科是时候抖落一身的历史尘埃了。
赞成文理分科的理由是“术业有专攻”,下面直接对此进行批驳的一项是( )。
A.文理学科画地为牢、孤芳自赏。
B.就像一幢大厦一样,知识体系也由诸多支点构成,它们各自独立却又暗通款曲,相互分担压力、刺激彼此的想象力。
C.人为将重心置于一点,或许带来投机式的胜利,却最终可能招致知识体系内在生机的干涸。
D.诚如朱永新所言,文理分科导致了中国教育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的离间。
在“文理分科取消与否”的讨论中,此文是一篇颇有代表性的文章,对其主要观点的概括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
A.文理分科导致了中国教育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的利剑
B.文理分科正成为一部绞杀人才的机器
C.应试教育的底色积重难返
D.文理分科是时候抖落一身的历史尘埃了
下面对“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的本义和在文中含义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本义是鸳鸯蝴蝶小说里,男主人公信誓旦旦的承诺:“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今生今世只爱你一个……”文中的含义是要彻底改变被功利所劫持的中国教育,只能坚定不移地推进素质教育
B.本义是尽管到处是水,但我肚子有限,只能喝一瓢。文中的含义是被功利所劫持的中国教育,只钟情于对提高升学率有用的知识和作法
C.本义是鸳鸯蝴蝶小说里,男主人公信誓旦旦的承诺:“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今生今世只爱你一个……” 文中的含义是被功利所劫持的中国教育,只钟情于对提高升学率有用的知识和作法
D.本义是尽管到处是水,但我肚子有限,只能喝一瓢。文中的含义是要彻底改变被功利所劫持的中国教育,只能坚定不移地推进素质教育
第5段中横线上应填入的词,恰当的一项是( )。
A.人云亦云
B.唯唯诺诺
C.浅尝辄止
D.亦步亦趋
对造成文理分科的主要原因,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
A.在思想认识上以为“术业有专攻”
B.维持学校的旧有体制,不思变革
C.高校专业的设置和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促使高中教育做出文理分科的选择
D.基础教育被功利主义所劫持,背离的素质教育的轨道
1.1.答案:
解析: A、B、D均可在文中找到答案,而C选项是“媒体对随机取样的关注导致了大众误读”,并不是“媒体常常使用随机取样这一方法”,因此答案选择C。
1.2.答案:
解析: 根据第五段中“如果一个研究中使用了随机分配的方法,那么它就是一项真实验,如果没有使用,那么它是一项相关调查”,可知②④符合要求,因此答案选择C。
1.3.答案:
解析:
B项是实现随机分配的手段,但是文中还提到“更常用的是一种特殊的随机化数字表格”,由此,B不一定是随机分配必须使用到的手段,肯定也不是随机分配的关键,排除B;分析问掌柜,随机取样需要确保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同等机会被选中,随机分配也要确保被试分组时不带有偏见,C是两者都要具备的条件,由此排除C;由文可知,D项是两者不同的部分内容,排除D。
根据文中表述,“随机取样……要确保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同等的机会被选中”,其中“同等机会”是关键词,因此答案选择A选项。
1.4.答案:
解析: 由“随机取样和随机分配是非常不同的概念”和“然而”可知,横线处填入的词表达的是两者“目的”不一样的意思,“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泾渭分明”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本末倒置”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这三个词用在此处均不合适。D项中“大相径庭”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符合文意,当选。
1.5.答案:
解析: 文章并未对科学研究和媒体调查的方法进行过比较,排除B。“‘真实验’必须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是文章提到的一部分内容,排除C。“随机取样与科学研究并无很大关系”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随机分配”和“随机取样”是文章主要讲述的两个概念,并且文章针对两者之间的不同展开论述,因此A为正确答案。
2.1.答案:
解析:
本题属于细节判断题。文章第二段第2句开头说“热带地区没有蔷薇属”,第一段第1句开头又说“玫瑰在植物分类上属于蔷薇科蔷薇属”,而野生玫瑰又是玫瑰的一种,综合以上可知,野生玫瑰在热带地区没有分布。C项表述符合文意,故正确答案为C。
2.2.答案:
解析:
本题属于细节判断题。由文章第四段最后两句“这些品种通过杂交繁殖,生成今天五彩缤纷的玫瑰。没有它们,就不会有一季多次开花的玫瑰,不会有黄色和深红色的玫瑰,也不会有攀援的玫瑰”可知,广泛繁殖后,其特点发生了变化,D项表述符合文意,故正确答案为D。
2.3.答案:
解析:
此题属于细节判断题。由文章最后一段第3句“一位法国玫瑰育种家通过人工授粉创造出第一批新品种”可知,D项表述正确,故正确答案为D。
2.4.答案:
解析:
此题属于细节判断题。文章最后一段只提到了“当时正值第一批杂种茶香玫瑰引进欧洲”,而并未提及杂种茶香玫瑰从何而来,故A项表述无法找到,故正确答案为A。
2.5.答案:
解析:
本题为表面主旨题。文章首段从总体上介绍了玫瑰,并且说到了玫瑰的品种;第二、三、四自然段对玫瑰的品种分别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第五自然段介绍了法国人对玫瑰繁殖和新品种产生的贡献。综上所述,对本文概括最全面的应为玫瑰的品种。故正确答案为B。
3.1.答案:
解析: 根据第二段当中的“经国家批准的,因防腐保鲜、提高加工工艺等需要”可以判断A项表述不符合原文。B项文段中没有提及“安全范围内”、“对健康是有益的”,属于无中生有。C项文段中没有提及“尽量较少使用” 属于无中生有。根据第五段当中的第一句话“现代食品工业发展离不开食品添加剂”,故选D。
3.2.答案:
解析: 根据第三段中的第一句话“防腐保鲜效果十分明显”,“食品诱人可口”,可以判断B、D项符合原文意思。根据第四段中的“降低血脂”、“改善肝功能”、“防龋齿”,C项符合原文意思。故选A。
3.3.答案:
解析: 根据第五段当中的“苯甲酸钠只允许在化妆品中使用”,因此不是非法添加物,可以判断B项不符合原文内容。故选B。
3.4.答案:
解析: 根据第五段当中的“各国都制定了严格的法律法规”、“在美国,苯甲酸钠只允许在化妆品中使用”,可以判断D项属于过度引申。故选D。
3.5.答案:
解析: 文段阐述的主体是食品添加剂。文段阐述的主要内容包括食品添加剂的内涵、效果、对食品安全的影响等内容。因此文章的标题应涉及到食品添加剂和食品安全,故选B。
4.1.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词语指代的能力。
根据材料原文“他们以波长21厘米和10.5厘米的电波对北半球天空的全部区域分别进行了三次和两次调查。”,可以得知他们根据两种不同波长分别进行了两次和三次调查,所以C选项正确;A、B、D选项理解的不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C。
4.2.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语境中句子理解的能力。
由前文“获得了37个信号,其中有5个讯号特别强烈”可知,已经获得讯号;结合题干可以理解为已经获得讯号,但未发现具相应特征的电波源“,与B选项一致,所以B选项正确;A选项是错误选项,有讯号就一定有电波源;C选项是错误选项,电波源发出讯号而不是电波源接收讯号;D选项,电波源的特征已被掌握。
故正确答案为B。
4.3.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细节判断的能力。
首先定位文章中关于37个讯号的描述在第三段,“每次探测的时间约需200-400天,所以获得的观察资料十分庞大。经过筛选,才获得了这37个讯号,其中有5个讯号特别强烈。这些讯号大多数是沿着银河系分布的,在银河系内有着大量的恒星,是智慧生命可能存在的地方。”①不是描述这37个讯号的,故A、D选项排除;④中“这些讯号十分强大”与材料不符,材料中为“有5个讯号特别强烈”,故C选项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4.4.答案:
解析:
此题考查选择标题的能力。
材料第一段用疑问引入要谈论的对象,即是否有地球外文明;第二段、第三段介绍了美国学者搜集讯号的过程并论述为什么又筛选出37个讯号;最后一段说明这37个讯号的重要意义,材料整体用这37个讯号来论述可能存在星球外文明的观点,但并没有确定的结论。C选项,“来自地球外文明的讯号”是确定性信息,不符材料意思,故不选。
故正确答案为C。
4.5.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细节辨析的能力。
由材料“波长为21厘米的电波在宇宙空间中极为普通,如果地球外文明要向其他星体发出讯号,就很有可能会使用这个波长。”可知,B选项是正确的。由材料“在北半球天空捕捉到了37个可能是来自地球外文明的讯号”可知,A选项错误,它将“可能”的信息表述为确定的信息;由材料“其中有5个讯号特别强烈”可知,C选项错误;由材料“至今还未发现具有已接收讯号特征的电波源”可知,D选项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B。
5.1.答案:
解析:
本题为细节判断题。
B项阐述文理科的联系,进而赞成文理不分科,是对题干理由的直接批驳,因此正确答案为B项。A项是从另一原因批驳文理分科;C项阐述”重心置于一点“的弊端,不是对“术业有专攻”的直接批驳;D项从精神层面反驳文理分科,与所设提问无直接联系。故正确答案为B。
5.2.答案:
解析:
本题为表面主旨题。
材料前几段阐述的是文理分科所造成的后果,最后一段用“如此而言”引出材料的主旨,即针对这些现状和后果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故D项正确。A、B项是阐述文理分科的后果,C项是概括应试教育的现状。
故正确答案为D。
5.3.答案:
解析:
本题为词句理解题。
该句出自《红楼梦》,是宝玉对黛玉的爱情表白,其本义与爱情有关,答案锁定A、C项;定位材料,该句后面用破折号连接下一句,用”凡是对提高升学率有帮助的,无所不用其极;凡是没帮助的则弃之如敝屣“对该句的注释,以便理解,故B、C项中的文中意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C。
5.4.答案:
解析:
此题为成语填空题。
空格词自成句子的一部分,且没有关联词,与前一部分“陷于现象的表层就事论事”作并列谓语,形成相近或顺承的语义关系。选项中C的“浅尝辄止”是说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不深入钻研,这个意思最符合语境。
A项人云亦云指没有主见,只会随声附和。B项唯唯诺诺形容自己没有主意,一味附和,恭顺听从的样子。D项亦步亦趋比喻由于缺乏主张,或为了讨好,事事模仿或追随别人。与文意均不符合。
故正确答案为C。
5.5.答案:
解析:
本题为细节判断题。
根据问题回归文本,第三段”这也就是为什么文理分科虽屡遭诟病,却依然岿然不动的原因“说明文理分科的原因是在其前面的叙述部分,即应试教育积重难返、中国教育被功利劫持,故正确答案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