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湖北省考笔试课程咨询

2021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资料分析

在2020年公务员考试中,行政职业能力是国家机关单位选拔公务员职业必考的一门科目,主要包括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常识判断、言语理解、资料分析等。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

湖北公务员考试 微信公众号

湖北人事考试网.jpg

在2020年公务员考试中,行政职业能力是国家机关单位选拔公务员职业必考的一门科目,主要包括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常识判断、言语理解、资料分析等。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测查与公务员职业密切相关的、适合通过客观化纸笔测验方式进行考查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素。接下来湖北公务员考试网带大家一起看一下典型行测试题的解题思路。

1.

>2007>年农产品价格增长最快的是(  )月。

A.10

B.9

C.8

D.7

2.1.

该厂11月份工具销售量为40000支,请判断本月盈亏情况(  )。

A.盈利

B.亏损

C.不盈不亏

D.无法确定

2.2.

假若计划月盈利达10万元,每月工具销量不得少于(  )。

A.4万支

B.5万支

C.6万支

D.7万支

2.3.

该厂盈亏平衡点为(  )。

A.2万支

B.3.5万支

C.4.5万支

D.5.5万支

2.4.

该厂每月的基本维持费为多少万元?(  )

A.27

B.30

C.35

D.40

2.5.

估计每支工具的销售价为多少元?(  )

A.40

B.30

C.20

D.10

根据下图完成各题。

3.1.

如图所示,从元朝到明朝可以看出(  )。

A.百姓在粮食增产中获益更多

B.粮食增幅超过历史最好时期

C.农业水平比唐朝以前提高得更快

D.人的寿命并没受粮食增产的影响

3.2.

从图中可以看出,古代人的平均寿命增长幅度(  )。

A.清朝不如东汉

B.完全受粮食亩产的影响

C.南北朝、唐前朝超过了明、清

D.在封建社会后期同人均粮食占有量的增长持平

3.3.

如图所示,粮食亩产减少,对人的平均寿命影响最大的时期是(  )。

A.东汉

B.南北朝

C.唐后期

D.宋朝

3.4.

从图中可以看出,地均亩产增长最缓慢的是(  )。

A.东汉→唐前期

B.南北朝→唐后期

C.唐前期→宋朝

D.元朝→清朝

3.5.

从地均亩产、人均粮食和人均寿命都获益来看,最理想的是(  )。

A.元朝→明朝

B.明朝→清朝

C.宋朝→元朝

D.唐后期→宋朝

>根据下表资料,回答问>题。

>

4.1.>2005>年第一季度全国社会捐赠>(>除衣被外>)>总价值为>(       )(>万元>)>。

A.53594.5

B.55035.1

C.55959.4

D.55969.4

4.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05年第一季度全国社会捐赠总额超过了去年同期。

B.2005年第一季度全国民政系统直接接收的社会捐款总数同比增长迅速。

C.2005年第一季度全国民政系统间接接收的社会捐款总数同比增长迅速。

D.2005年第一季度社会捐赠中,民政部门是主要捐赠接收单位。

为了解公民参与政策制定的动机,本研究设计了“如果你有过参与政策制定的想法或行为,其原因是什么”的问题。该问题为多项选择,备选答案有六项,依次为:“基于从众行为”、“出于个人兴趣”、“由于个人利益”、“出于维护公共利益”、“基于公民权利”、“出于公民责任心”。六项备选答案的排列顺序是基于其同政治制度的关系。

在选项中,“出于公民责任心”和“出于维护公共利益”并不是同一个概念。共有1974人次对参与政策制定的动机做出了回答,其中男性公民1169人次,女性公民805人次。统计结果见表2。

5.1.

女性公民在“公民责任、公民权利、公共利益”三个高选择率上选择人次占女性总选择人次的(  )。

A.71.1%

B.77.5%

C.74.9%

D.75.1%

5.2.

从表2看出,在个人利益、个人兴趣两个选项上,女性选择人次比例高于男性;在公民责任、公共利益两个选项上,男性选择人次比例高于女性。这说明(  )。

A.女性在公共政策制定的参与动机上比男性更加感性化

B.女性在公共政策制定的参与动机上比男性更加理性化

C.与男性相比,女性参与动机呈现出高公共性的特征

D.社会性别与公民参与政策制定的频次问题

5.3.

以下理解有误的是(  )。

A.参与动机与政治制度的关系越紧密,越容易激发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积极性

B.参与动机接受政治制度的干预越多,越容易激发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积极性

C.参与动机与政治制度的关系越紧密,越不容易激发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积极性

D.参与动机接受政治制度的干预越多,越容易引发更多的公民参与政策制定

5.4.

表2数字显示(  )。

A.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动机,是出于公心、出于有利于他人

B.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动机,是出于高尚的情操和道德

C.从主流来说,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动机是可靠的

D.出于个人利益、个人兴趣、个人从众行为的选择占有不小的比例

答案与解析

1.答案:

解析:

由表直接查找可确定为8月最高,为115.7。

所以正确答案为C。

2.1.答案:

解析:

由图可知销售量为40000支时总成本大于总收入,本月亏损了,故正确答案为B。

2.2.答案:

解析:

用直尺量总收入与总成本之间的差距值,找出差距值等于数轴一格(10万)的距离,此时对应的横轴的值即为所求,所求值为600百支,即6万支,故正确答案为C。

2.3.答案:

解析:

由图可知该企业盈亏平衡点大约为450百支,即4.5万支,故正确答案为C。

2.4.答案:

解析:

由图可知,该厂销售量为零时,总成本即基本维持费大约为27万元,故正确答案为A。

2.5.答案:

解析:

找出图中代表总收入的那条线,所求斜率即为每支工具的售价(注意单位)。如取盈亏平衡点(45万元、450百支),每支工具的销售价为45÷4.5=10元,故正确答案为D。

3.1.答案:

解析:

人均粮食增长幅度大于地均亩产增长幅度,说明百姓获益更多,故A说法正确;

从图中曲线可看出南北朝到唐前期的人均粮食增长幅度是最大的,故B说法错误;

由图可知,南北朝到唐前期这段时间内,粮食亩产曲线倾斜程度要高于元明时期,即南北朝到唐前期农业水平提升速度要大于元朝到明朝,故C说法错误;  

由曲线可知,随着人均粮食水平的提高,人均寿命也是有所提高的,故D说法错误;所以正确答案为A。

3.2.答案:

解析:

东汉人均寿命是呈下降趋势的,故A说法错误;

唐后期到宋这段时期,粮食亩产没有提高,但是人均寿命提高了,故B说法错误;  

南北朝、唐前期相比于明、清,落差大而基础值小,即增幅大,C说法正确;  

平均寿命没怎么变,但人均粮食增长了,D说法错误

所以正确答案为C。

3.3.答案:

解析:

由曲线可知,东汉到南北朝这段时间,寿命缩减幅度大于粮食减产幅度,并在南北朝达到最低点,所以正确答案为B。

易错点:A不能选,因为西汉到东汉这段时间,粮食产量保持不变,所以寿命缩短不是由粮食减产决定的。

3.4.答案:

解析:

画图分析,可知,元朝到清朝的曲线上升量最小,且基础量大。

所以正确答案为D。

易错点:C不能选,因为是下降,不涉及上升。

3.5.答案:

解析:

元朝到明朝这段时间,地均亩产和人口寿命都小幅增长,基本持平,而人均粮食量大大增加。

所以正确答案为A。

4.1.答案:

解析:

4.2.答案:

解析:

5.1.答案:

解析:

女性公民在“公民责任、公民权利、公共利益”上的选择人次占女性总选择人次的比例为(251+208+113)÷805×100%≈(250+210+110)÷800×100%≈57/80×100%=57/8×10×100%≈56/8×10×100%=70%,最接近的选项为A,故正确答案为A。 

5.2.答案:

解析:

女性凭个人利益和个人兴趣参与制定政策的比例高于男性,说明女性比男性更感性;同时,男性以公民责任和公共利益为动机参与制定政策的比例高于女性,说明男性更加理性。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从表中男女两个比例行中可以看出,男性各比例要比女性各比例集中,因此C选项错误;题中给的是比例,不能判断公民参与政策制定的频次,因此D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A。

5.3.答案:

解析:

B、D项是一个意思,因此同时排除B选项和D选项。如果参与动机与政治制度毫无关系的话,公民就不会有参政的积极性;反之,只有两者的关系越紧密,公民的参政热情才会高,因此A选项理解是正确的,C选项是错误的,故正确答案为C。

5.4.答案:

解析:

从表中男女两比例行可以看出男女参与政策制定的动机前两位都是公民责任和公民权利,因此A选项和B选项都是错误的;出于个人利益、个人兴趣、从众行为的选择占比例为13%+9%+3.1%=25.1%,所占比例不低,因此可以判断选择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故正确答案为D。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湖北人事考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hbrsks.cc/?id=11997
2025湖北省考笔试课程咨询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4000888027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